談錢,不傷感情(5/5) - 分享篇
- 約書亞
- 2015年7月1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(Frits Ahlefeldt-Laurvig, CC BY-ND 2.0)
me2we小編按:不一定是大富大貴才叫富足,其實「一無所缺就是富足」。而且在施與受的良性循環中,也能創造出美好的家庭生活!只要我們留心,身邊不但會有很多幫助,自己也會成為別人的祝福!
--
讓愛在分享中流通
我與妻子雖然不太懂如何理財,但透過不斷地接收和給予,對經濟愈來愈不擔心,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。
我們家一共有三個小孩,妻子是在家中帶孩子的全職母親,因此我的薪水就是全家生計的主要來源。由於在台北市租屋,每個月的房租幾乎要占去薪水的一半;一般而言,這樣的經濟狀況,根本不可能負擔一家五口在市區裡過活所需的開銷,然而我們卻從未陷入生活缺乏的困境,甚至還有結餘!
一無所缺的家庭生活
原本我對生孩子是抱持著不贊成的態度,除了有感於世界局勢日漸險惡,另一個原因是養孩子必須花費許多金錢與心力,將使我們失去自由與物質的享受。但隨著在教會中更多地認識信仰,我的觀念開始逐漸轉變:「孩子是神所給的禮物與祝福,而非經濟上的重擔。」因此,轉變後的我很快就與妻子生下了第一個孩子;幾年後又驚喜地生下一對雙胞胎。對於孩子們的來到,我們心裡的快樂遠遠大過對經濟的擔憂與不安。
從老大出生以來,我們從未買過衣服與玩具,但三個孩子的衣服與玩具卻多得用不完!這一切全是因為教會裡有許多家庭,他們願意分享自己用不到的衣服、玩具及用品,諸如:尿布、嬰兒床、蚊帳……等。每當我們有物質上的需要時,總是能得到教會中弟兄姐妹及時的幫助。更寶貴的是,一些家庭會找時間聚集,彼此分享育兒經驗,並且提供實用的生活情報,一同節省家庭開支。
施與受的良性循環
現在,我們也會整理孩子用不到的衣服與物品,再將它們分享給有需要的家庭;行有餘力之際,我們也會關懷其他家庭,盡力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幫助。我與妻子雖然不太懂如何理財,但透過不斷地接收和給予,對經濟愈來愈不擔心,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。我很慶幸能在教會中,與一群樂意彼此分享、支持的家庭共同教養孩子。我知道在家庭與家庭間不僅僅是物質的分享;更美好的是彼此有愛的連絡,讓神的祝福在其中流通。
延伸閱讀
活動推薦
本內容獲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之《家庭好時光》雜誌授權刊載
更多內容請看 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網站 及 粉絲專頁
希望為婚姻做好預備的您,或期待婚姻生活好上加好的您
讓我們一起擁抱幸福婚姻 !